在科技創新成為區域競爭關鍵變量的今天,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讓實驗室的“青蘋果”順利成長為市場的“紅果實”?今年以來,貴州科學城正以一場深刻的機制創新,交出一份獨具特色的答卷。通過推動“產業需求牽引、平臺資源賦能”的閉環機制,這里正積極探索以市場端驅動研發端、以應用場景倒逼技術突破的新路徑,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而強勁的科技動能。
搭建“中樞平臺”:
技術交易市場與“科技紅娘”精準撮合
位于貴州科學城的貴州省技術交易市場,自2024年4月正式啟用以來,便肩負起貴州省科技成果轉化“樞紐站”和“調度臺”的重任。
它并非一個簡單的交易場所,而是一個鏈接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中部中心,貴州陽光產權交易所,貴州省農交中心等機構,以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貴州)、貴州省科技成果轉化專家服務基地等為支撐的立體化生態系統。其核心使命,是構建“供、需、服”三體聯動的創新生態,為貴州省創新主體提供全鏈條服務。
運營該市場的貴州省技術轉移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斌形象地描述:“在這里,技術可以像‘網購’一樣交易。”這種“網購”體驗,得益于其“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的運營模式。線上,交易市場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支撐,引進知識產權、評估評價等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成果、需求、人才、政策等實時信息,實現精準匹配與對接;線下,打造綜合性服務場所,集成果展示、產學研活動、公共服務等功能于一體,通過舉辦各類對接活動,搭建起面對面的交流橋梁。
在技術交易市場的活躍身影中,有一群特殊的“催化劑”——技術經理人,他們被喻為“科技紅娘”。“科技成果轉化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技術經理人正是推動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關鍵。”趙斌強調。這些專業人才需精通市場信息收集、知識產權布局、商業計劃推廣乃至融資談判等多方面技能,在投資人、企業家與技術專家之間架設溝通的橋梁。
為了壯大這支專業化隊伍,貴州技術交易市場今年以來已開展多期技術經理人實操培訓及沙龍活動,累計培養技術經理人541名。他們深度潛入產業一線,挖掘企業真實需求,梳理技術成果的市場價值,精準匹配供需雙方,有效破解了轉化過程中長期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和“落地難”等痛點。
截至今年9月,依托貴州省技術交易市場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平臺,已匹配推送成果/專家資源217項,一對一供需對接58次,與貴州省外同行機構互推互掛項目250余宗,推動全省科技成果轉化53項。
激活“源頭活水”:
“揭榜掛帥”與外部智庫強力賦能
有了良好的生態基礎,如何針對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進行精準發力?貴州科學城的答案是:內部以“揭榜掛帥”機制激活競爭性創新,外部以高端研發機構引入構建“創新飛地”。
今年4月,在第二屆貴州科學城科技創新暨“四城”聯動交流周啟動儀式上,貴陽高新區2025年第一批“揭榜掛帥”技術攻關類項目迎來了揭榜方,貴州林泉電機、振華研究院等4家行業龍頭企業發布的4個總金額超2000萬元的科技項目有了“解題者”。
貴州科學城正持續強化“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的導向,通過“企業出題、能者解題”的模式,構建“實驗室-生產線-應用場”的閉環,力求達到“揭榜一個項目、激活一個產業”的乘數效應。
與此同時,貴州科學城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創新資源富集區,積極引入高端外部智力資源,打造“創新飛地”。中南(貴州)貴陽貴安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南研究院)的落地,是“引智入黔”的戰略性一步,成立僅一年,該研究院已柔性引進3名院士在內的頂尖專家團隊,發布中南大學科技成果近40項,轉讓專利10項,孵化科技型企業12家,帶動營收超1500萬元。
同時,由中南研究院統一承接建設中南大學貴州科技孵化園,作為“一院一園一基地”布局中的“一園”,圍繞“富礦精開”與“六大產業基地”建設領域,聚焦平臺體系建設,從科技創新→成果孵化、加速→產業化→企業上市,進行全面規劃建設,通過打通成果轉化孵化全鏈條,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在不到一年時間里已成為科技成果的“苗圃基地”,吸引了12家企業入園(入駐8家,入孵4家)。
今年7月,中南大學專家團隊“蹲點式”駐企服務行動也順利啟動,22位專家深入貴陽貴安22家企業,開展為期一周的駐點服務,讓高校智力資源真正下沉到產業一線。
“我們是首批受益企業之一,希望借助專家力量,在3D制造技術、電容筆材料加工工藝等方面獲得指導,突破當前的技術瓶頸。”貴州達沃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振興對專家的到來充滿信心。
深潛一線:
成果轉化加速營點燃“反向孵化”的引擎
如果說技術交易市場是“中樞大腦”,技術經理人是“毛細血管”,那么“貴州科學城成果轉化加速營”(以下簡稱“加速營”)便是深入產業腹地的“先鋒部隊”。是精準挖掘產業需求“第一桶金”的核心抓手。
今年4月8日,在第二屆貴州科學城科技創新暨“四城”聯動交流周上,加速營正式授牌亮相,19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快速響應站”同步掛牌,推動傳統的成果轉化從“等服務”向“找服務”的根本性轉變。
在運作機制上,加速營致力于搭建“一張網一平臺一生態”的產業服務體系,即構建以高校院所為主體挖掘最新技術成果和以企業、行業委員會、行業協會為主體挖掘創新需求的信息網;搭建“科技云”分中心線下創新平臺,并依托貴州省技術交易市場和“科技云”線上平臺,圍繞供需匹配、分析評估、交易結算、定制化研發等優化提升技術要素配置平臺;圍繞公共技術服務、科技金融服務、雙創品牌服務3個方面營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生態。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快速響應站”正式授牌儀式現場
它如同一個高度組織化、專業化的“需求勘探隊”,任務不再是坐在辦公室等待申請,而是有計劃、成建制地“沉入”貴陽、貴安乃至貴州省內的工業園區和企業車間,開展“掃街式”摸排與“診斷式”訪談。
短短幾個月內,加速營已累計匹配推送成果及專家資源218項,開展一對一深度對接58次,幫助貴州中合磷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形成合作意向22項,促成成果轉化5項,年內有望完成15項。
如今,基于加速營、技術交易市場、技術經理人、“揭榜掛帥”和中南研究院等內外部資源的相互助推,貴州科學城實現了技術與需求的“雙向奔赴”。
展望未來,貴州科學城將不斷完善從需求挖掘、精準匹配、中試孵化到產業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通過讓“線上網購式匹配”更智能,讓“線下相親式對接”更高效,讓“科技紅娘”隊伍更壯大,讓“揭榜掛帥”機制更靈活,讓外部“創新飛地”更深入,打造一個更具活力和韌性的區域創新生態。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9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